
一、赛项介绍
2021年6月,国务院印发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(2021-2035年)》,指出要“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,推行场景式、体验式、沉浸式学习。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。”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“发展素质教育,促进教育公平,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”的指示精神。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》和教育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相关工作方向,特设立本竞赛项目。本竞赛项目通过非电子屏幕的实物编程现场竞技任务,推动编程教育普及,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促进青少年编程教育的普特融合。
本竞赛项目基于感知-认知学习模式的具象化编程语言,展现当代青少年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方面的信息素养。
二、比赛主题
比赛主题为“实物编程,共享蓝天”。
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的快速发展,机器人将在未来都市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,涵盖餐饮、家务、教育、医疗和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。“都市小能手”机器人可以承当城市无人驾驶公交任务、夜间设备巡检、保洁机器人送修等任务。但能干的机器人都要依靠人类设计编程才能智能承担相应任务。参赛选手运用编程知识和技能给“都市小能手”机器人编程,完成竞赛任务。
三、比赛内容
比赛要求参赛队使用实物编程器材完成比赛任务。比赛检验参赛者对编程思维和算法设计的应用水平,锻炼参赛者编程和计算思维能力。
比赛内容为两个部分:现场比赛部分和作品展示部分。
1.现场比赛部分:比赛任务现场发布,在规定的时间内,参赛者现场编程,并通过机器人验证程序,完成比赛任务。比赛任务通常要求机器人能从起点出发,经过若干指定途经点,抵达终点。按照规则计算比赛得分。
2.作品展示部分:作品展示以答辩形式完成,考核参赛者对任务主题的理解。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表达设计理念,鼓励参赛者按照主题去装饰机器人,装饰部分不能影响机器人正常运行,且在比赛过程中不可拆卸。
四、比赛场地

比赛任务主题“都市小能手”。比赛任务底图将由组委会提供,实物编程任务底图如上图所示。地图尺寸为1140x1180mm。
五、比赛方式
赛制:本赛项晋级过程包括复赛(地区选拔赛、可选)和决赛(全国总决赛)两个级别。
形式:比赛任务现场发布,在规定时间内,参赛队通过实物编程器材完成编程任务并通过机器人验证,机器人可提前装饰(装饰部分不能影响机器人正常运行,且在比赛过程中不可拆卸)。参赛队作品展示后,由裁判进行评价打分。
比赛时间:复赛2025年7月、决赛2025年8月。
六、报名对象及方式
报名对象:选手报名组别按参赛选手当前在读学段,本赛项以团队形式报名,每队人数为2人。

报名方式:咨询赛区组委会
报名咨询:136 5500 6573 (姚老师)
技术支持:182 5917 3032(陈老师)
七、往届精彩回顾

/2024赛季国赛现场/

/2023赛季国赛现场/